技术文章

技术与服务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技术与服务 » 技术文章
技术文章

AT电源规格的进化—ATX电源规范(四)

2016-04-04 10:39:46 点击数:
这样设计,就可以将240VA安全的问题科学解决。在实际上,主板上的+12V1DC和+12V2DC在布线上也是完全分开的。ATX12V 2.0规范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改变,例如输出负载已经可以满足最新硬件上的需求,追加第二个+12伏特接头给处理器使用,让其余的12伏特供给不会因处理器突然加载而产生不稳定。由于采用双路12V输出,因此主电源接口也从原来的20Pin改为24Pin输出。

  虽然很多厂商提供旧版本电源加上24pin的主板转接头,以替代研发ATX12V 2.0版本的电源,虽然在使用上还没发生大问题,但仅是一时的替代方案,无法完全取代正版的ATX12V V2.0电源,因为这样的作法存在下列缺点:一是无法改善+12V不足的现象,不能满足新系统对+12V输出增加的强烈需求,尤其是ATX12V V1.3以前旧版低瓦特数的电源规格,+12V严重不足,在旧版本电源加上24pin的主板转接头,只是自欺欺人的手法。
  二是转接头会造成的压降问题。 因为+12V输出需求大,若再加上转接线材设计不良,将形成严重的压降问题,影响供电质量。

点击放大此图片

  虽然新增一些不同接头,不过,使用转接线或特殊的20或24针ATX接头,其仍然和旧规格可以兼容,重要的是当你的旧有电源供给器损坏后,你可以安全的用2.01规格的电源供给器来取代,保证可以正常使用。在输出接口方面,ATX12V 2.0另一个新的改变就是SATA硬盘机的电源接头,这原本包含在ATX1.3标准上,现在已经不复需要了,这意味着转换接头的时代已经结束了,他们已经验证大多数的应用,尤其在主要的硬盘机上,毕竟ATX标准并不会去限定有多少的接头需要放上去。

  除此以外,Intel ATX12V2.0版本还有一个重要就改进之处,那就是转换效率增加了。由于电源在工作中,有部分电能转换成热量损耗掉了,因此,电源必须尽量减少热量的损耗。转换效率就是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的百分比。1.3版电源要求满载下最小转换效率为68%。2.0版更是将推荐转换效率提高到了80%。尽管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都是指电源的利用率,但区别却很大。
  简单地说,功率因数产生的损耗是电力部门负担,而转换效率的损耗是用户自己负担。功率因数、EMI电路等都是对国家电网的保护。也就是说电源转换供电,效率并没有100%应用,而是一部分转换为热量。如V1.3版电源效率只达到68%,那也就是说有32%的电能转换成了热能。为了防止热量的聚集影响到电脑的正常运行我们就要把热量散开,就也是就我们为什么装风扇的原因。
  ATX12V2.0标准在峰值及一般负载下可以到达70%,在低负载下也有60%的成绩,建议的效率数值可以分别在峰值、一般及低负载下到达75%、80%及68%(所谓一般负载是指满载输出值的一半,而低载是满载输出值的20%)。不过小看这些被转为热能的功耗,对400W功率模块而言,可就浪费掉一大笔的电能,而不是贡献给计算机而耗掉,如果你使用效率更差的电源,事实上也常见,你应该可以从你的电费上的账单看到惨痛的代价,你只要简单的去用好的电源,或许一开始花多一点钱,但是这对日后节省的钱一定会有很大的贡献,尤其对需要让电脑一整天都开机的人而言,更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