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技术与服务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技术与服务 » 技术文章
技术文章

AT电源规格的进化—ATX电源规范(二)

2016-04-04 10:39:46 点击数:
3、ATX2.01与ATX 2.02标准的区别</B>

  针对250—300W以上的电源加入了新的辅助电源连接器(一种6芯连接器,采用类似AT主板上使用的电源连接器)。

  并对技术白皮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,说明了电源启动时PS_ON、PWR_OK与相关电压的变化关系,并明确了IEEE1394R通道的电源定义。根据Intel关于ATX电压供应设计手册(0.9版)的规定对原来技术白皮书中的两处错误进行了修正,将原来-5VDC和-12VDC的电压波动范围由原来的±5%修改为±10%。
4、ATX2.02与ATX2.03标准的区别</B>

  其中ATX 2.03标准采用+5V和+3.3V电压,分别为功耗较大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。而单独的+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,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,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。 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。由于它的功耗较高,使用符合ATX 2.03规范的产品时,+5V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。基于此,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,推出了ATX 12V 1.0规范。
5、ATX 12V标准

  它与ATX 2.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+12V电压为CPU供电,而不再使用之前的+5V电压。这样加强了+12V输出电压,将获得比+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,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。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,利用+12V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。此外,ATX 12V 1.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、滤波电容的容量、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,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。

  不过,随着吞电怪兽Prescott CPU的出现,系统对12V的输出电流有了更高的要求,而且线材的承受能力有限,这就对为CPU供电的+12V输出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因此电源也从ATX12V 1.0、ATX12V 1.1、ATX12V 1.2版升、ATX12V1.3版本、ATX12V2.0版本及最新的ATX12V 2.2版本。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是ATX12V 1.3版本、ATX12V 2.0版本及ATX12V 2.2版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