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世纪60年代,飞机机载电子系统没有标准的数据传输通道,各设备的连接需要大量的线缆,随着飞机记载电子系统的不断复杂化,所需的线缆和空间也都增加,并且对该传输线的定义和测试,也较为不便,且费用较高。
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美国SAE A2K委员会在军方和工业界的支持下于1968年决定研究开发标准的信号多路系统,于1973年发布MIL-STD-1553标准。该1553B标准将被用在未来的军用飞机上,它替代了以前传感器、计算机、指示器和其他飞机设备间传递数据的庞大设备,大大减少了飞机的重量,并且使用简单、灵活,该标准的修订本于1978年公布,即MIL-STD-1553B标准。
1980年,美国空军又对该标准做了局部的修改和补充,该标准作为美国国防部武器系统的集成和标准化管理基础之一。用在飞机综合航电系统、外挂物管理与集成系统,并逐步扩展到飞行控制等系统及坦克、舰船、航天等系统,它最初由美国空军用于飞机航空电子系统,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美国和欧洲海、陆、空三军,而且正在成为一种国际标准。我国于1987年颁布了相应的军标GJB289《数字式时分指令/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》。
